我特別喜歡導演對於公寓的運用,它沒有被刻意設定成"一個"符號,而是同時包含多種象徵,除了代表兩人的回憶(和人生)空間,也象徵先生喬夫對安的愛。更重要的是公寓的變化並不是單純的線性,例如公寓日漸斑駁(象徵身體的凋零),它有時是讓人溫暖的光亮,有時卻是讓人沮喪的陰暗,它的變化沒有規律,也沒有特別明顯(如"阿霞的掛鐘")。就像真實的人生,很少有戲劇性的大風大浪,但那些無法預期的些微變化在日積月累下,無聲無息地引起內心的波瀾。
剛動完手術後,先生幫太太做復健,兩人的互動看起來仍是熟悉的恩愛夫妻,扶持彼此,樂觀面對困境。雖然燈光沒有明顯暖色調,但打光很平均,明暗對比不明顯。然而之後太太變的悲觀,雖然先生仍不遺餘力地照顧太太,但太太不再是樂於接受的態度。隨著病情惡化,太太的心情和行為更不穩定,這間充滿兩人回憶的公寓不再是讓她感到溫暖、安心的被窩,而是牢不可破的囚牢。
不只是對太太,對先生也是如此。不只是看護的工作將他困在家裡,或是太太的惡化讓他心情鬱悶,而是對於太太的不捨。選擇性忽略病情的不樂觀,對太太的康復仍抱持期望,但這樣的想法反而將他困住,甚至變的自私,以致於在太太拒絕飲食下,憤而出手掌摑。就像先生的夢境,在破舊不堪的公寓中,陰暗的走廊有大量積水,象徵凋零的軀體想繼續快樂活下去(像水永不止息地流著),但封閉的心把水堵住,使公寓日益腐壞,令人窒息。
雖然窗戶敞開,先生有時也會在窗邊抽菸,向外凝視,窗外象徵沒有死亡紛擾的自由生活,先生盼望著,直到太太發出呻吟聲,他關上窗戶,回頭面對牢籠內的牆壁。之後終於於心不忍,將太太悶死,兩人心中的大石頭終於放下。先生燒炭自殺前,鴿子(象徵兩人曾有的美好)突然闖入,上次鴿子闖入時,先生直接把牠趕走,這次他把牠抓起來,就像訣別信裡寫的:「原來要抓牠一點都不難,但我還是放牠走了。」要創造、保存美好的人生回憶其實很簡單,但重要的不是能否永遠擁有鴿子,而是趁牠還很健全的時候,溫柔、輕輕地撫摸牠,感受牠之後,放下牠。
先生放下對完好人生的盼望後,和太太成為魂魄,不再被公寓(舊有的回憶、世俗的紛擾和牢籠)困住,兩人一起出門聽演奏會,就像鴿子那樣,平凡但自在地穿梭。